重要的是,李老师同时指出一个问题:古典思想的生命力就在于我们总能够发展出多种有创造性的解法,我们只不过是力求合理的创造性解释,因此传统才能转换为当代。
冷着戴的是雅氏的眼镜,无论是中西比较还是对秦汉思想的辨析,都成问题。[125]春秋纬是孔子当新王的神义化解释,有如儒教的新律,新的历史启示,受命而王论的新的历史理据,由此孔子成为后世儒教士当新王的精神楷模。
后朝王官学如何判纬书?《隋书•经籍志•六艺•纬类序》的判词最具经典性,多被后人引述:《易》曰:河出图,洛出书。重要的是理解神义化孔子信仰论的结构及其历史的政治文化功能。[96]可见纬书家与鲁儒的德制理念是不相融的。[75]结构主义神话学理论以为:如果我们想把巫术归结为技术和科学演进中的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话,我们就会失去理解巫术思想的一切可能……不要错误地认为,在知识演进史中,神话与科学是两个阶段或时期,因为两种方法都是同样正当的。[38]儒学内部之争与王官学的道统意识形态的嬗变,是纬书被判为妖妄之言的基本原因。
第三类说法是:纬书源于周秦,成于西汉,盛于哀平。这里,变换了的只是判谶纬为妖妄的理据,结论及其由此构成的思想张力,顾、周的解神话论与古代的妖妄论是相同的。关于在此之前的政府组成,董仲舒这样描述: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
这句话也就指示了君王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上天乃是基于其对万民之爱而设立君王的,因此,君王唯一的职责就是让万民过上幸福生活。现代儒家代表人物粱漱溟、熊十力、马一浮诸先生,都与佛教有很深渊源。所以,儒家对神灵信仰大体保持一种宽容心态,只要其有助于塑造人们敬畏的心态,而不是放纵人们的欲望、或者大量耗费钱财。凡此种种,都需要天人之际的综合性知识和立法的能力。
如果硬要说两者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也只是,孔子在专制即将降临的时刻,就对其保持警惕,而主张复封建,以礼治对抗王权的刑治,以封建性的君臣关系对抗绝对的命令-服从关系。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也就是说,缓和了的秦制已经走投无路。这样的统治所造成的最大的恶果是国民心灵的普遍败坏: 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嚚顽,抵冒殊扞,孰烂如此之甚者也。但是,这不是儒家思想在围剿佛教、基督教,而是皇帝为了世俗的利益而打击寺院,为了闭关锁国而查禁基督教。
因为,理解天意,需要知识,智。秦制的根本特征也正在于,秦始皇完全不信仰天-上帝。这是黄老无为式繁荣的必然结局。董仲舒还直率地指出汉初黄老之治下,官、商勾结所产生的严重社会与政治恶果: 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
这样的皇帝的权力是真正绝对的,法律也就根本不能约束他。现在,儒家有机会进入政府,思想学术结社更为繁多。
然而,检视历史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通过研读这些先例,儒生掌握了理解和回应天意的技艺。天人感应的宪政意图 为了约束秦制创造出来的绝对主义皇权,董仲舒提出了天道宪政主义方案。独尊儒术与思想自由是两回事 一种常见的批评是,独尊儒术造成思想学术垄断、宗教垄断,要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停滞负责。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俗化使然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首先需要确定,究竟哪些异常现象属于灾异。
民日削月浸,浸以大穷。如司马迁所说,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
所谓更化,就是根本性变革,其核心则是抛弃秦制。回到当时历史语境中,再纵观董仲舒以来的中国历史,完全可以说,董仲舒是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家人物,也是中国历史演变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人物。
归根到底,儒术是一种治国之道。何炳棣先生近年的研究则表明,墨家很可能融入秦制,变成了专制统治体系内的专家、官吏。
不过,他只是想让儒家点缀太平,塑造盛事景象,比如,为他安排封禅的仪式。其观念上的不同就表现为,从法家转化为黄老之术。董仲舒的方案可能没有完全成功,但他反抗专制的决心是不容否认的。正是他,提出了天道宪政主义变革规划,对推动儒家秦制实施了一次有效而彻底的变革,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程度宪政主义性质的共治体制。
这是董仲舒天道宪政主义规划的基本原理。但其实,黄老之术是不配得到这么高的评价的。
是故众其奴婢,多其牛羊。这里的贤者就是通儒术者。
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春秋》就是天人之际的先例汇编。
第三需要研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令上天满意。这一点是汉武帝比秦始皇伟大的地方。官二代、富二代构成的秦、汉初政府,以追逐权、钱为基本价值,而皇帝对此拥有支配权,因此,官吏们争当皇帝的忠实工具,精于揣摩上意的酷吏和替皇权搜刮民财的兴利之臣不断涌现。这样轻率的指责说明他们不了解古典政治的运作逻辑。
此后,道家思想一直深植于普通士人、尤其是文人的精神结构中,而有所谓儒道互补之说。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开篇即这样概括:《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而幸福的生活需要秩序,为让万民过上幸福生活,上天在人间设立君王。从政治哲学意义上说,君王固然高于万民。
靠着繁荣的积累,他终于有财力上马一些宏大的政绩工程了,这包括北逐匈奴。明朝末年,基督教又传入中国。